報料臺
網上投稿
關注我們
嘉魚潘家灣鎮(zhèn)四邑村:用好議事協商“金鑰匙” 繪就鄉(xiāng)村善治新畫卷
來源: | 作者:潘杰 | 發(fā)布時間: 2025-09-15 | 141 次瀏覽 | 分享到:

嘉魚潘家灣鎮(zhèn)四邑村

用好議事協商“金鑰匙” 繪就鄉(xiāng)村善治新畫卷

近日,嘉魚縣潘家灣鎮(zhèn)四邑村村民周明奎在樹蔭下搖著蒲扇,和鄰居們聊起這些年的變化時笑著說:“以前光是隨禮,一年就得兩萬多,現在好了,人情負擔輕了,錢包鼓了,鄰里關系也更純粹了?!?/p>

這個曾經被“周歲酒”“升學宴”“新車宴”等五花八門“無事酒”裹挾的村莊,如今已經煥然一新。

8月底,記者走進四邑村,整潔的村道、綠樹成蔭的庭院、歡聲笑語的文體廣場,處處洋溢著文明新風。近年來,該村堅持黨建引領,以議事協商為抓手,讓群眾真正成為基層治理的參與者、受益者、評判者,先后榮獲“全國農村幸福社區(qū)”“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”等榮譽稱號,成為基層治理的典范。

黨建觸角延伸到“每個角落”

四邑村地處嘉魚縣西北部,下轄6個村民小組,共有1108戶4207人,耕地面積1.4萬畝。面對人口眾多、居住分散的特點,如何實現有效治理一直是個難題。

“我們探索建立了‘村級黨組織—村灣黨支部—黨員中心戶’三級組織架構,讓黨組織的觸角延伸到每個角落。”村黨委書記介紹說,村黨委統(tǒng)籌組織群眾開展“村灣夜話”,商議推選村灣黨支部和村灣理事會成為村灣治理的核心樞紐。

如今,通過“六步工作法”,四邑村創(chuàng)新推行“戶長制”,選出46名中心戶長,采取“十戶一聯”服務機制,確保每家每戶都有人聯系、有人服務。

這些戶長成為政策的宣講員、困難的協調員、家庭的代辦員和致富的領頭人。村民有事直接找戶長,戶長解決不了再逐級上報,形成了高效順暢的治理網絡。

“我們好比一個‘大家長’。”四邑村4組戶長許波說,“每周中心戶長都會到對口聯系的每家每戶走走,如果遇到小問題黨員群眾相互幫忙解決,遇到大問題則找村黨支部、鎮(zhèn)黨委政府幫忙解決?!?/p>

四邑村的村“兩委”和村里的中心戶長“日碰頭、周會商、月小結”,以問題為導向,聚焦近期已完成和收集來的民生問題。

村民王大爺深有感觸地說:“以前辦個事要跑好幾里路,現在跟戶長說一聲,很多事情在家門口就能解決。我這個月的養(yǎng)老金就是戶長幫忙領取送來的?!?/p>

移風易俗讓鄉(xiāng)村回歸淳樸本色

提起過去的“無事酒”,村民們直搖頭。如今在四邑村,村民們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。

過去最嚴重的時候,有人一年要趕50多場宴席,隨禮支出占到家庭年收入的三成以上。村民周大姐回憶道:“那會兒整天想著怎么湊份子錢,鄰里關系都變味了?!?/p>

轉變從一場場“村灣夜話”開始。村民普遍反映人情負擔過重,連小事都要辦酒,希望村里管一管。

以往村里普通家庭年隨禮支出高達2萬元,壓力很大。為此,四邑村村“兩委”迅速行動,將整治大操大辦等陳規(guī)陋習、推進移風易俗列為工作重點。

通過20余場“村灣夜話”,收集130余條建議,最終形成“312510”約定:“3”即婚喪嫁娶和生育這三件大事可操辦,“1”即一次宴請,“2”即兩百元禮金上限,“5”即五百元每桌標準,“10”即十桌宴席為限。

約定好不好,關鍵在執(zhí)行。四邑村推選出9名德高望重、熱心公益的村民擔任村紅白理事會成員,監(jiān)督村民宴請事宜。

黨員干部和中心戶長帶頭簽訂承諾書,踐行約定,發(fā)揮引領作用。二組中心戶長田亮的兩個孩子都沒辦周歲宴,他說:“作為黨員,就要帶頭打破舊習俗,樹立新風尚。”如今,大操大辦的少了,攀比浪費的少了,村民的人情負擔減輕了,鄰里關系也更和諧了。

據測算,以婚禮為例,約定推行后,四邑村村民的操辦費用從過去的5萬元至8萬元大幅降至如今的2萬元至3萬元,降幅達60%。

村里還著力念好“學、寫、評、送、亮”五字訣,開展“家風家訓亮家門”活動,號召婦女及家庭積極發(fā)掘家庭特征,制定或選取符合自己家庭實際情況的家規(guī)家訓。

民主協商讓人人共享美好生活

每天中午,四邑村幸福食堂里飯菜飄香,老人們三五成群地來這里用餐?!皟蓚€孩子都在外地打工,以前吃飯總是湊合?,F在好了,每天都能吃到熱乎的可口飯菜?!?5歲的李奶奶笑著說。

幸福食堂的建成,得益于“村灣夜話”收集到的群眾意見。村里通過“鎮(zhèn)上補一點、部門幫一點、集體給一點、群眾籌一點”的方式,僅用2個月時間就建成了這個惠民工程。

村里還創(chuàng)新推行積分制管理,將環(huán)境衛(wèi)生、志愿服務等納入積分項目,村民可用積分兌換餐券和游泳券。每月開展“最清潔家庭”“最美庭院”評比活動,讓村民既得實惠又有面子。

如今的四邑村,不僅建成了醫(yī)養(yǎng)服務驛站、運動健身中心等設施,還每年舉辦村BA籃球賽、鄉(xiāng)村村晚、羽毛球賽等文體活動。村民自發(fā)組建了10支志愿服務隊,參與環(huán)境整治、互助養(yǎng)老等服務。

產業(yè)發(fā)展也沒落下。村里培育了26個經濟組織,采用“公司+合作社+農戶”模式發(fā)展蔬菜產業(yè),培養(yǎng)了31名蔬菜經紀人。2024年,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17萬元,村民人均純收入2.7萬元。

傍晚時分,文化廣場上傳來陣陣喝彩聲。村民們自編自演的采蓮船表演正在上演,節(jié)目內容正是移風易俗帶來的新變化。曬谷場上,鄉(xiāng)親們聊的不再是誰家要辦酒,而是誰家種了什么新品種,誰家孩子考上了好大學。

從“人情債”到“文明風”,四邑村用實踐印證了基層治理創(chuàng)新的重要價值。如今,四邑村不僅村莊“環(huán)境美”,而且里里外外“風尚美”,家家戶戶“日子美”,人人都講“內在美”。


黃石廣播電視臺

微信公眾號

云上黃石

手機客戶端

黃石新聞
熱門推薦
專題專欄